第489章 捷报-《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当‘高阙即下’的捷报传回长安时,刘荣是颤抖着手接过捷报的。

    ——不单是因为高阙的重要性,让刘荣兴奋不已。

    也同样是因为这封捷报,来的实在是太早——比刘荣原先预测的时间,早了不止三五日!

    所以,在为汉室夺取高阙兴奋之余,刘荣心中,也隐隐有着一丝疑虑。

    郅都这厮,不会是把三万多先锋,都给填进高阙了吧?

    更甚者,程不识也被郅都所蛊惑,以数万将士的伤亡数字为代价,才换回一场速胜?

    直到接过捷报,并将其摊开,仔细查看过捷报上的内容,并脑补出整个战役过程后,刘荣才终于安下心,也终于能全然为胜利,而感到喜悦了。

    ——没有意料之外的伤亡!

    高阙这台绞肉机,仅仅只轰鸣了不到半日!

    被这台绞肉机卷进去的汉军将士,虽然仍旧有数千之重,但比起站前,汉家‘至少上万人伤亡’的战损预算,少了一半不止!

    即便是加上站前,因极端天气、极限条件行军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,也同样在汉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!

    郅都所部先锋三万五千,最终有将近三万两千人抵达高阙,并有至少三万人活着见到了高阙为汉家所夺!

    听上去是挺多——冻死、冻伤、失踪近三千,战场伤亡近两千。

    但别忘了。

    最开始,郅都所部先锋的兵力预算,高达五万人!

    郅都一开始伸手要预算,是以带五万人出博望,最后有三万人能到高阙外,战后能活下来两万人以上的数据,来向刘荣伸手的!

    源计划中的非战斗减员两万人,被缩减到三千以内,仅为原计划的一成半。

    战斗伤亡原计划一万,实际上不到两千,同样只有原计划的两成。

    郅都所部如此,程不识所部中军,那就更让人喜笑颜开了。

    ——从程不识率军走出博望大营,到高阙内的匈奴人被肃清,高阙争夺战宣告结束,程不识所部中军的所有伤亡总数,被控制在了骇人听闻的两千人。

    两千人!

    伤亡两千,而非阵亡两千!

    这两千人里,还有相当一部分救得回来,甚至作为‘负过伤,有战斗经验的精锐老兵’继续服役!

    这就很恐怖了。

    想想五十多年前,汉匈平城之战,高皇帝刘邦被困白登山,是个怎样的场景?

    ——真面战场伤亡数百,然南、北两军精锐禁卒,死伤者成千上万!

    南军五校,被高皇帝带在身边的三校,共计六千人马,战后编制都被打没了!

    北军八校,被高皇帝带去平城的五校,足足一万人马,战后仍在北军服役者不足千人!

    一场白登之围,大军汉家至少上万条身经百战,经验丰富的老卒!

    如果说,这是一场被包围的不对成战争,并不具备代表性,那就说说更近的几个例子。

    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,匈奴老上产于大军压境,北地、陇右糜烂,雁门、上谷遍地尸骸。

    那一站,汉家死了多少人?

    ——第一场战斗,便是朝哪塞的北地都尉部,足足五千边防军全军覆没,自都尉本人以下,无一生还!

    五千人呐!

    还是边防军!

    其中甚至还有一名将军级别的都尉,五名偏将级别的校尉,十名队率司马、五十名百战曲侯——无一例外,都是边防中坚力量!

    这还只是第一战,还只是匈奴人踏破汉家国门,正式开启战役的第一场战斗。

    后续,又有多少伤亡?

    史官记:汉文帝前十四年冬,匈奴大入萧关。

    次年,迁齐、楚、吴、淮各国民,实北地、陇右等边郡。

    战场上死了多少人、被匈奴人掳走多少人,或许算不清楚。

    但在战后的第二年,太宗孝文皇帝为了添补边墙各郡的人口之缺,从内陆强制迁移了数十上人。

    其中,战况最惨烈的陇右,相传‘十室九空’,更有村落阖村消失,不见一人。

    刘荣也曾算过一笔账。

    从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围的高皇帝七年(公元前200年),一直到汉匈河套-马邑结束后的当今刘荣二年(公元前148年)。

    前后五十二年的时间,究竟有多少汉家军、民,死在了匈奴人的马蹄下,又或是被掳去草原,为奴为婢?

    刘荣大致得出的数字是:军中将、帅,战殁几近十万!

    致残者数以倍计,受伤者不计其数。

    为了抚须阵亡将士,汉室朝堂中央光是抚恤金,就发出去了近百十万万钱——文景年间足足五年的农税收入,被当做边防将士阵亡抚恤金发了出去!

    军人尚且如此,百姓民,只能说是让人不堪直视。

    五十二年时间,死在匈奴人马蹄下的百姓,数以十万计。
    第(1/3)页